天津市医疗器械商会欢迎您!

内镜诊疗技术推广加速 国内市场规模持续扩大

栏目: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:2019-09-25

国内市场规模持续扩大
     
      据相关统计,2018年,全球应用于胆胰管疾病、消化道癌症、消化道出血领域治疗的内镜诊疗器械市场规模分别为14亿美元、14亿美元及6亿美元。
       目前尚无对国内内镜诊疗器械市场规模进行定量描述的公开数据。近日,国内微创耗材生产企业——南微医学根据自身产品销售数据及当前国内患者基数、治疗渗透率等数据进行测算,认为2018年我国国内内镜诊疗领域的市场规模约为34.34亿元。
       与海外市场相比,我国内镜诊疗领域市场规模尚小,但预计未来将迅速扩大。
       由于人口基数大、早期诊断的普及率较低及人口特有的饮食习惯等,我国是世界上消化系统癌症高发的国家之一,相关治疗领域市场广阔。
      中华医学会2018年公布的数据显示,我国新发胃癌、食管癌和结肠癌病例数占国内全部新发恶性肿瘤病例数的13.06%、9.30%和8.89%,发病率分别排在国内新发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、第三位和第五位。我国上消化道癌(包括胃癌、食管癌)发病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,新发胃癌、食管癌病例数分别超过全球新发胃癌、食管癌病例数的30%和50%。
       另外,我国目前的诊疗方式中对内镜的使用率较低,早期癌诊治普及度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。在胃镜检查领域,2012年,我国每10万人中接受胃镜检查的人数为1663.51人,美国在2009年的相应数目为2234.82人;在肠镜检查方面,2012年,我国每10万人中接受肠镜检查的人数为435.98人,而美国在2009年就已达到3724.70人。
       提高内镜诊疗率,除提升患者对疾病早期诊断的认知度外,还有赖于国内内镜诊疗技术的普及以及内镜医生的增加。我国目前仅有3万余名内镜医生,而总人口数远低于我国的日本则拥有内镜医生2万人。

国产品牌进口替代加速

       目前,我国市场上的内镜诊疗器械产品主要来自波士顿科学、库克、奥林巴斯等外资企业,以及南微医学、常州久虹、杭州安瑞等国内企业。国内内镜诊疗器械以进口产品为主,国产产品占比较低。综合分析市场情况可以看出,我国内镜诊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两个趋势。
       一方面,内镜诊疗器械在设计和功能上日渐贴近临床医生的实际需求。
       2018年美国消化疾病周公布的数据显示,2018年,全球消化道止血产品的市场规模约为6亿美元。南微医学的止血及闭合类产品约占全球市场规模的9.59%,其中,“可旋转重复开闭软组织夹”在2016~2018年的销售量分别达到101.78万条、237.63万条、383.3万条,销售额分别为0.83亿元、2.01亿元、3.67亿元,复合年均增长率接近110%。该软组织夹在开发时间上晚于国外同类产品,但因功能符合医生的临床需求而受到欢迎。此前,奥林巴斯生产的止血夹主要作为标记产品使用,由内科医生将其置放在相应病变组织上作为标记,再由外科医生找到病变组织进行切除。波士顿科学生产的止血夹则主要用于小动脉血管止血。南微医学的软组织夹具有可精确旋转、不限次重复开闭、残留硬端短等优点,可直接作为用于组织闭合的医用耗材来使用。
       另一方面,在国家加大对医用耗材价格管控的环境下,高性价比的国内内镜诊疗器械产品将抢占较大的市场份额。
       自今年6月起,我国在国家及地方层面陆续出台多项措施,加大对高值医用耗材的管控力度。随着内镜诊疗的普及,内镜诊疗器械消耗量增加,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,价格相对低廉的产品将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。
       在未来的内镜诊疗器械领域,符合临床实际需求、性价比高的国内产品将快速实现进口替代,抢占市场份额。